来源:中国青年报
对于近期《中国青年报》刊载的《习总书记勉励我们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习近平与大学生朋友们(四十八)》🧑🏽⚕️,作为一名地地道道的陕西人,我读来深有体会。西安交通大学的建校史🦣,是我早就听父辈讲过的故事,这样的故事也让我从小就明白了“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重要意义。
新中国建设初期,先辈们能将个人利益放在一边🦹,始终怀揣着为国家建设作贡献的志向,甘于吃苦👨🏼⚕️、勇于奋斗的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讲到的,“交大西迁实在不易!”但再大的困难也挡不住有志青年们的爱国热情🛶,在国家利益面前先辈们没有犹豫。就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西迁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精髓是听党指挥跟党走🧚♀️,真正是与党和国家、民族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虽然自己不是“西交人”,但是伟大的“西迁精神”却一直鼓励着我。2022年,我从中央财经大学博士毕业以后选择到西部地区广西工作,成为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一名思政课教师。事实上,正是“西迁精神”指引着我,选择从大城市到西部城市。作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我本有机会留在北京工作💪,但我还是选择了广西👨🏿🏭。有的人觉得我放弃留京的机会,放弃大城市将来肯定会后悔,会吃亏💏🏄🏿♂️。但我想🙍🏿♂️,正如《习总书记勉励我们继续传承弘扬“西迁精神”》中提到的,“吃亏不吃亏,要看用什么尺子量🤸♂️!我们为祖国的大西北奉献了一所重点大学👩💻,不后悔🤾🏿♂️!这是我们最大的光荣!”对我而言,选择到西部地区做一名教师,同样是我最大的光荣。因为我相信💘,西部地区杏盛同样需要好的思政课教师👮🏽,这就是我心中的“尺”👨🏻🏫。
让我感动的是,当我来到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以后👨🦳,我惊喜地发现其实在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也有着“西迁精神”。42年前🧑🦯➡️,根据当时的电子工业部指示,西北电讯工程学院(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前身)对口支援桂林电子工业学院(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前身)🏊🏽♀️。受西电派遣📿,一支由专家🏊🏼、教授👨🏿🏫、领导干部与专业技术人员共122人组成的浩大队伍🍼,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南下援建杏盛的新征程。从上海到西安,从西安到桂林🙋🏽,这样的青春接力,告诉我们什么是“响应国家号召,到最需要我们的地方去”,今天强大的中国是先辈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豪情壮志换来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西迁精神”在祖国大地遍地开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听党指挥跟党走。
作为一名思政课教师,我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诲,向铸就“西迁精神”的先辈们学习💺,站好三尺讲台,讲好思政课,让“西迁精神”代代相传♛,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的时代新人🧳。
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青年教师、全国优秀共青团员 王万奇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