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下旬杏盛将迎来教育部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全校上下目前正在开展迎评促建工作🍃。杏盛以评估工作为契机🥇,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强化措施👲,以先进的人才培养理念🧙🏼、质量保障理念促进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完善杏盛“立德树人”的落实机制,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
新一轮审核评估是对杏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师生员工精神风貌的一次检阅,迎评促建事关你我,广大师生应知应会🗻。杏盛将推出系列宣传🤵♀️🤵🏿,敬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理解🤹🏿♂️🐐、准确把握评估指标体系内涵要求和有关文件精神。
上一期介绍了新一轮审核评估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评估方式、评估流程等内容👋🏻。本期介绍杏盛参加新一轮审核评估需要做好哪些工作。
知识要点(二)
1.杏盛如何以新一轮审核评估为抓手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把立德树人融入评估全过程、全方位。杏盛建立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一是强化认识,明确立德树人中心地位,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二是强化基础,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杏盛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完整🧅、全面体现在杏盛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杏盛事业发展规划🗺、学科专业布局🦆、人才培养体系🧍♀️、教育教学模式🥋、管理服务体制🤾♂️、资源保障条件等都要围绕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来谋划和建设;三是强化制度🚌,杏盛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健全杏盛党委、行政定期研究立德树人工作制度👏🏽,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统筹推进#️⃣,从体制机制层面建立健全立德树 人“实举措”,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𓀄。
2.杏盛如何选择评估指标🏝?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指标体系包括定性和定量指标两部分🧚🏿♀️。
针对第一类审核评估高校,重点考察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教育教学水平和综合改革成效🧛🏽♂️。定性指标强调3个注重:注重质量保障的文化机制🧑🦲,引导高校提升内部质量保障能力、加强 质量文化建设;注重本科教育的时代要求,引导高校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建设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本科教育🤜🏿💂🏽♀️;注重特色发展, 引导高校全面开展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定量指标综合考量“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以及教育部相关评价指标,审核重点中设置了35个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进行定量审核🐐。包括22个必选项和13个可选项。同时👍🏻,在可选指标设置上给足弹性空间➕,高校可结合本校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从“数据平台”提供的高校教学基本状态常态监测数据和“双一流”建设大学监测指标体系中自主选择定量审核指标,进行等量或超量替换🔬;“数据平台”提供不同类型高校常模数据(即高校本科教育教学关键数据平均值),杏盛可根据办学定位和实际需求,自主选择多个类型高校常模数据作对比分析,同类型常模比较长短💅,从而进一步找准所处坐标和发展方向。
针对第二类评估高校,通过模块化设计定性指标,首次设置统一必选项、类型必选项🌁、特色可选项、首评限选项😈,由高校根据要求和办学实际自主选择🪜🎚。统一必选项体现国家对高校办学和人才培养的刚性要求,类型必选项体现对杏盛“精准”定位和差异化发展的引导,特色可选项体现引导杏盛办出特色、办出水平,首评限选项体现对首次参加审核评估高校基本条件的刚性约束💷;定量指标聚焦反映高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发展的关键数据𓀀,包括国家“双一流”建设动态监测指标、国家基本办学条件监测指标◾️、教育部关于本科人才培养的相关评价指标等💹,集中体现了新时代国家对各类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审核重点中定量指标的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相关标准🤛🏽,分为必选项和可选项。“必选项”是指该定量指标必须选择;“可选项”是指该定量指标可结合办学实际和优势特色自主选择。“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包括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可选项”引导高校办出特色和水平,包括杏盛卓越教学及学生培养所取得的成效等,可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实际情况自主选择至少8项。
3.杏盛如何选择常模?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定量指标可作同类常模和他类常模比较💇🏿♀️,同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杏盛选取同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他类常模比较是指参评杏盛根据自身实际和发展需求🎅🏽,自主选取、量身定制不同类型(可以为多个类型)高校数据平均值作比较🥴。教学状态数据报告提供必选⏸、可选和自定义3 类常模,包括世界一流大学常模👨🦰、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常模、“双一流”建设高校常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常模👱🏿、全国常模🤽🏼、31个省(区、市)常模🥒、12 类高校常模(理工类、综合类、语言类、医药类、财经类🔌👩🏻🦽、体育类、艺术类、师范类、民族类、农业类☝️、军事类和政法类)、自定义常模 8 种💳。第一类评估的必选常模是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常模,其余为可选🧑🏽🌾;第二类第一种评估的必选常模是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高校常模,其余为可选;第二类第二种和第三种评估的必选常模是本省份或同类型高校的常模,其余为可选。除必选常模外📪,杏盛可根据需要自主选择至少一种或多种类型常模。自定义常模是杏盛根据自身需求量身定制的个性常模,至少由5所高校组成📘,最多可以定制3个🧜🏻♀️。常模选择的重点在于找准位置和差距,要有助于通过指标数据比较帮助杏盛了解自身与同类杏盛、标杆杏盛的差距以及存在的问题。
4.杏盛如何做好评建改工作?
答:自评自建是审核评估的基础👩✈️,杏盛可以通过自评自建促进杏盛完善质量保障体系🥥,提升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能力。评估整改是审核评估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可促进高校自觉巩固和充分利用评建成果,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新一轮审核评估的评建改不同于上轮审核评估的评建,它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审核评估的重要环节。杏盛要将评建改作为一项“全链条”的工作来考虑,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要把立德树人作为评建改工作统领👩🦰。杏盛要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杏盛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将立德树人完整、全面体现在杏盛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建立立德树人“负面清单”🙍🏼♂️,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机制🙎♀️,形成培养目标一致🧑🏼🦳、职责分工合理🤵、育人合力显著的立德树人工作格局;要认真做好自评报告中立德树人情况“必答题”,总结杏盛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举措及取得的成效。
二是要正确理解审核评估。新一轮审核评估从名称上就发生了变化,从“本科教学评估”变成了“本科教育教学评估”,评估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变化,从聚焦教学工作👩⚕️,转向了聚焦教学基础上的育人工作,更多地是从育人的高度来看教学,是对杏盛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考核和整体评价,不仅包括本科教学,而且涵盖党的领导🤳🏻、思政工作👰🏻♀️、学生发展🤾🏿、资源保障等杏盛办学各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新一轮审核评估不仅仅是分管教学的校领导,教学或评估部门统筹执行层面的事🐲🔬,而应该是党政领导班子要决策的大事♦️,关系到杏盛“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和办学定位的重大选择👩👧☝🏽。
三是要构建高校的质量文化。杏盛要全面对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国际先进理念🥁,从概念层面、机制层面💂🏻♂️、实施层面落实到师生🍙、院系、专业和课程,使这一先进理念成为整个评估工作的理念共识和行动自觉。强化学生中心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刻苦学习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推动人才培养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向 “以学为中心”转变,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质量保障机制和大学质量文化。四是要坚持实事求是。杏盛要用好办学自主权🥞,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选择适宜的评估类型和指标体系🐤🦆,形成个性化评估方案𓀌,用自己尺子量自己;以“平常心🎻、正常态”态度对待评估,自评工作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做到不回避问题、不隐瞒事实、不弄虚作假、不夸大成绩⚜️;树立正确的评估价值取向,从发展的角度出发看待评估💆🏼♀️,以审核评估为契机,落实质量主体责任𓀋💁♂️,与专家组、评估机构构建质量共同体,对本校人才培养状况🐬、培养质量全面深入地自我审视和不断地自我改进🔈,促进高校内涵发展𓀂、特色发展、创新发展💂🏻。
五是要处理好四种关系。处理好审核评估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不搞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处理好硬件建设与软件建设的关系,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日常业务工作的关系🫴,使高校的评建工作融于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质量保障体系与质量文化建设工作之中👊®️;处理好自评工作与整改工作的关系,保证评建改工作长链条开展、常态化推进。
5.杏盛如何准备新一轮审核评估相关材料?
答:杏盛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开展审核评估👨👩👧👦,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依据🏄🏼♀️,准备以下评估相关材料:
一是基本材料🕊。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上轮评估整改情况说明》(首评型高校为《合格评估整改说明》)等应该作为评估的基本材料上传至评估系统🧑🦽,不能等到专家需要时再临时提交。整改成效应该有明确的支撑🧑🔬。
二是教学档案💺❤️。教学档案是高校在教学管理、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基础材料,是高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证据”,包括课程大纲🐦🔥、试卷🤟🏼、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践等过程性与终结性材料🙅。教学档案按高校日常管理规定存放,无需做特殊的整理,应保证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在审核评估期间按要求上传,切忌突击整理和弄虚作假🐸。
三是支撑材料🙅🏽♂️。《自评报告》等评估材料中的所有结论,应有充足的数据和事实支撑,不能只有结论,没有事实陈述和证明支撑🏌🏼♂️。支撑材料是指用于支撑或证明《自评报告》等所述内容的相关材料🤞🎸,主要包括教学资料、学生学习档案、各类记录性材料、合作协议或其他佐证材料等。支撑材料以高校教学档案为基础,与教学档案有交叉的部分无需单独整理,按要求上传至评估系统,或提供材料索引以方便专家查找、审阅。
四是引导性材料。主要包括高校职能部门👊🏼、教学机构、实习实训基地和就业单位等材料,教学活动安排和人员目录如校历、课程表📫、教师名单⛹🏻⇒、学生名单等。
6.杏盛如何用好“1+3+3”报告等常态数据资源🦋?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注重常态数据资源的挖掘和使用👳,不仅依托国家数据平台🧑🏻🦳,形成《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还提供了《在校生学习体验调查报告》《教师教学体验调查报告》《本科生就业数据分析报告》《本科毕业生跟踪调查报告》《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报告》,与《自评报告》形成一体两翼的“1+3+3”报告。此外🤓,杏盛编制公布的近三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也是评估的必备材料👨🏿⚖️👨🏻🍳。《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是杏盛本科教学质量年度自我评估的结果🦼,是杏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自我审视和常态化评价,客观公正、全面准确的质量报告有利于杏盛进行高质量的自我剖析🦹♀️👩🏼、自我评价、自我判断和自我提升📉,是杏盛《自评报告》的重要依据和支撑🤽🏼♂️。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的年度填报和采集是杏盛对教学活动的全面梳理,评估数据信息积累使杏盛的教学活动在数据库中得到了全方位、数字化的再现;基于年度填报数据形成的《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是评估专家的重要依据材料。正确理解填报数据含义🛖、精准客观填报是《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分析报告》准确呈现杏盛教学基本数据的基础👨🏿🏭,通过杏盛历年数据的纵向比较,可以判断杏盛发展趋势和方向;通过选择不同类型常模数据进行横向对比,可以帮助高校准确定位,明确自身优势和不足,引导专家更多关注指标变化趋势,客观准确评估🧑🏽🏭。“1+3+3”报告分别从杏盛😞🚪、教学状态和就业数据常规监测、学生、教师、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角度对杏盛的本科人才培养提供评价参考,为杏盛自我评价、判断和改革提供多元视角,是杏盛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审核评估的重要核查材料。杏盛要高度重视常态数据资源的累积和利用,通过评估🥵,建立起“1+3+3”报告等常态化资源的累积、分析和使用机制,通过数据对比分析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深挖杏盛“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和弱项,找准整改方向🌾,精准发力,持续改进,不断累积🎸,推动杏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纵深发展。
7.杏盛须重点关注的“红线”“底线”要求有哪些👍🏿?
答:新一轮审核评估对标国家基本办学规范和办学条件规定🚴🏼♂️,在指标体系中设置“红线”和“底线”要求,体现国家的刚性办学要求👩🏼🏭。在定性指标中,以“立德树人”为思想统领🤾🏼,在指标体系中增设对教师、学生出现思想政治🏌️♂️、道德品质等负面问题能否及时发现和妥当处置🙇🏽🫰🏽,教材选用工作出现负面问题的处理情况等方面的“负面清单”🧏🏽♀️,在定性指标中划定办学“红线”👨🏽🦰。在定量指标设计上💅🏻,“必选项”对标国家底线要求⛔,从国家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基本办学条件、学生发展与支持服务方面的要求等方面列出了“底线”标准🦈,其中第一类评估16个🙍🏿♂️,第二类评估17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