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 关于东南大学徐春祥教授、宁波大学周骏教授、暨南大学游道通副教授学术报告的预告

    发布时间:2024-10-29浏览次数:272

     

    应光电工程学院、广西光电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邀请,东南大学徐春祥教授🏊‍♀️、宁波大学周骏教授✍🏽、暨南大学游道通副教授将于2024年10月30日来校讲座,欢迎全校师生踊跃参加🧜🏿‍♂️。报告具体安排如下🦹🏻‍♀️:

     

    报告时间:2024年10月30日(星期三)9:30

    报告地点🔳:花江校区慧谷2号楼2-311会议室

     

    报告一

    报告题目:科学研究中基本物理概念的学术思考

    报告人⛹🏽:徐春祥

    报告人简介🧏🏽‍♀️:徐春祥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国家杰青、东南大学首席教授🥂。长期从事半导体纳米材料🎴、器件及其光物理研究💪🏿🤷‍♀️,特别是在氧化锌微腔激光💂🏽、表面等离激元与发光增强🧜🏻、光电探测与传感、超快光谱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先后主持“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江苏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与部省级研究项目或课题🦸🏼‍♀️,获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二等奖💽,连年入选ESI高被引学者榜单,获中国发明专利授权40项。现任中国物理学会发光分会常委🥧,《发光学报》副主编💟。

     

    报告摘要🦟2️⃣:结合自己在纳米光电功能材料🥕、器件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科研工作实践,从对基本物理概念的理解出发🧕🏻,浅谈科研思路的基本设计。

     

    报告二

    报告题目:基于贵金属纳米结构SERS效应的生物光学检测

    报告人:周骏

    报告人简介🎇𓀃:周骏是宁波大学的二级教授,同时在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担任兼职博士生导师。是多个国内外学术组织的成员,并在国际杂志担任审稿人👨🏿‍🔧。周骏专注于光电子学🕳、生物光子学👨‍⚕️、光子器件设计与制备以及表面等离激元研究,发表了174篇SCI论文,拥有17项国家发明专利,并出版了一部教材。主持了多项国家级和省级科研项目,并参与了国际合作项目。周骏获得了多项荣誉和奖项🙌🏿,包括第三世界科学院通讯表彰🤵🎭、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浙江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等,此外,还获得了宁波大学“忠诚教育奖”。

     

    报告摘要:为应对我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续上升,早期检测和治疗至关重要。肿瘤标志物能有效指示肿瘤的产生和发展,对早期诊断癌症至关重要💁🏼🚌。我们利用SERS技术的特性👨🏽‍💼,优化贵金属纳米结构,研究LSPR和SERS,发现分子/金属-半导体杂化体系中SERS信号的不可逆积累现象➛,并阐明其物理机制。这为分子指纹谱识别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我们创新了基于贵金属纳米体系的“三明治型”生物检测方法,实现了高灵敏度和特异性检测人血清中的肿瘤标志物,该技术在多个领域具有应用潜力。

     

    报告三

    报告题目:面向光电应用的铋基铁电半导体材料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报告人:游道通

    报告人简介:游道通,暨南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东南大学🦹🏽‍♂️,师从徐春祥教授🗡,其博士论文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专注于铁电✊🏻、压电材料研究,应用于可再生能源、光电探测和环境净化等领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16篇为第一/通讯作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6项课题🙍🏼‍♂️。

     

    报告摘要:铁电半导体具有显著的体光伏效应🪯,其内部电场强度远超p-n结,且具备压电、热释电和电光效应等特性⛹🏽‍♂️,在光电领域应用广泛🪧。铋系层状钙钛矿是铁电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高居里温度、大自发极化和低介电损耗等优点🚣🏼‍♂️,但也存在高温制备时的缺陷🧔‍♀️,如Bi挥发导致的氧空位和高介电损耗🥠。为解决这些问题,研究聚焦于合成、调控和应用铁电半导体,通过维度调控和A位取代策略,如稀土离子掺杂🏂🏻,减少氧空位,增强铁电性能🧅。此外🌄,采用非贵金属Bi替代贵金属Au🛺,通过调节纳米片尺寸和形状,增强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实现铁电光伏效应和等离激元效应的协同增强🤏🏼,以提升自驱动光电探测性能。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