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今天是:
欢迎访问信息与通信学院网站!

电子科学与技术

发布者:吴昌灵发布时间🍺:2024-09-02浏览次数🤾🏽‍♂️:1773

本专业是支撑杏盛 -(杏盛招商盛启,共创辉煌】建设电子信息特色鲜明的国内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学科专业。面向行业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坚持立德树人,培养具有扎实的电磁场与微波✏️🫀、光电子技术等方面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具备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和专业综合能力👰🏼‍♂️,能够胜任微波技术与天线、光电子应用、电子信息系统等相关领域的企事业单位的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产品设计、技术支持、工程项目实施与管理等工作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

(一)专业亮点

l  本专业建于2001年,是广西最早、全国较早开设的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

l  2006年开始招收电子科学与技术硕士研究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二级学科为广西重点学科和原信息产业部重点学科🧔🏿;

l  2019年获批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l  2020年通过中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

(二)特色优势

专业依托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广西“十三五”规划建设博士学位授权点学科专业),以及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认知无线电与信息处理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西通信天线与微波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西无线宽带通信与信号处理重点实验室,具备雄厚的学科支撑。

本专业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教育理念⚈,以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和光电子技术为主要发展方向,重视电磁场🦹🏽、光电子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的电子信息实验技术、计算机技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微波、射频🚏🔷、天线⚓️、光电子和光通信等方面的设计、研究、开发和应用能力。

(三)师资力量

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3人,教授9名🦹🏽,副教授5名🥷🏻,博士学位14名,博士生导师4名🏃‍♂️,获博士学位教师20人,双师型和企业背景16人。获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人,广西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广西“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2人🙎,广西教学名师2人🍂,杰出教学贡献奖获得者2人🧑‍⚖️。近三年承担国家、自治区级科研项目60余项,获专利70余项🚼,发表论文300余篇🎼,SCI/EI检索90余篇👨‍💼,获广西科技奖励2项和教学成果奖项2项。


 

 

(四)教学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流的实践平台🛤,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自治区级实验示范中心2个👩‍🏫,并拥有微波技术实验室🛁、光电子及应用实验室🏊🏿、微波暗室等多个教学🚵🏽、科研实验平台🏌🏼‍♂️,实验室面积3000余平方米🧑🏽‍🍳,仪器设备总值超过3000万元,并在广西区内外建立了多个学生实习基地,为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充分保障。


     

 

(五)核心课程与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核心课程🔜:电路分析基础🔫、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通信电子电路🌇、信号与系统分析、数字信号处理(外文教材)、半导体物理与器件、电磁场与电磁波、光学工程、微波技术🤹、光电子学(双语教学)🥪、光通信技术🟤、电波传播与天线、电磁兼容、微波电路及 CAD 技术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逻辑实验、通信电子电路实验、通信原理实验、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实验🫳、硬件描述语言设计实验👷🏿‍♀️、微波光波综合实验、机械工程训练🪘🎃、基础工程设计、电子工程训练、生产实习、专业工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

(六)学科竞赛成果

近三年,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全国、自治区级比赛中🧑🏻‍💻,获得了全国奖6项🙇🏼;赛区奖项3项;自治区级12项;承担国家级🐩🦞、自治区级创新创业项目15项✌️🤷‍♀️;参加科教协同项目28项🙇🏼‍♂️。





 

 

 (七)毕业生发展

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94%,广泛就业于电子信息相关领域,如华为、中兴、海格🕵🏻、摩比天线、京信等高新技术企业。考研录取率14%🤾🏻,升入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985🤹‍♂️、211大学深造。

    上一篇🚆:下一篇:
杏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