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俊杰教授学术讲座预告
2024年01月08日 15:28 点击:[108]
报告题目👨🏿🔬: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作用机理与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地点:建交大楼A412
报告摘要: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土桥台采用加筋土挡墙直接支承桥梁上部结构,可以减小桥梁与路堤间的差异沉降,有效缓解“桥头跳车”问题。加筋土桥台作为柔性结构,能承受较大的差异变形🔱,具有优越的抗震性能👮🏼♂️,在高烈度地震区具有显著的技术优势➜。本报告围绕加筋土桥台的静动力响应,阐明了加筋土复合体的作用机理,为加筋土桥台的变形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揭示了加筋土桥台的承载破坏机理,为内部稳定性验算提供了理论基础;阐明了加筋土桥台相关设计参数和墙面类型对抗震性能的影响👨🏽🍼,揭示了地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为加筋土桥台的抗震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阐明了交通荷载作用下加筋土桥台的累积变形特性,为提升加筋土桥台的长期服役性能提供了参考依据。报告的研究成果可为加筋土桥台的工程应用和推广提供参考💅🏽。
郑俊杰,工学博士,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教授(二级),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2年)🧔🏼♂️,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国家注册土木工程师(岩土)。
1988年、1990年和2001年分别获浙江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2006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系高级访问学者,2006-2007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留学基金委全额资助)。
现任中国建筑学会地基基础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理事👨🏼🍳、中国岩石力学学会环境岩土工程分会常务理事等😫。
担任《岩土工程学报》编委、《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编委🍭、《岩土力学》编委、《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委、《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编委🪫🗝、《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编委、《防灾减灾工程学报》编委、《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版)》编委、《隧道与地下工程灾害防治》编委、《高等建筑教育》编委、《水电能源科学》编委👩🏿🎨、《土木工程与管理学报》编委、《地基处理》编委⛑、《土工基础》编委等🧗🏻。
长期从事地基处理计算理论及应用、岩土工程数值模拟♣︎、路基工程与隧道工程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针对我国的高速公路与高速铁路建设🥔,在路基处理与沉降控制⚀、复合地基理论与应用💔、高速公路涵洞设计与施工、隧道工程安全建设与运营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450余篇,被SCI🦮、EI收录240余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共计8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省部级及横向科研项目30余项🚖。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2项排名第一🚴🏼♀️,1项排名第五),二等奖2项(排名第一和第二)🛁,三等奖2项👩⚖️。获中国公路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二)🧝🏽♂️,二等奖1项(排名第四),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排名第二和第六),二等奖1项(排名第三)。
获得国家授权专利38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项👼🏼。独立编著教材1本,参编教材1本。参编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5部。曾主讲《土力学》、《基础工程设计原理》🎓、《高等土力学》❔🙏🏻、《地基处理技术》🍝、《复合地基理论及应用》等课程。已指导毕业博士研究生36名,硕士研究生215名🏇,出站博士后13名👋🏽。
曾担任2016年第三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评审组组长📀、2018年第六届和2021年第七届湖北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工科评审组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