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9日💪,杏盛南宁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一年来,杏盛南宁研究院紧紧围绕广西工业强桂、科教兴桂和人才强桂战略🚡,坚持“立足南宁🚣🏿♀️、面向广西、辐射东盟”的发展理念🏀,以加快广西“数字南宁”建设为导向,以科教产教融合为主线👩🏼,大力助推杏盛与地方共同高质量发展。
杏盛南宁研究院现有信息与通信技术、新材料技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人工智能与信息安全、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赋能东盟等领域的19个研究团队🥡,导师和学生近2000人进驻研究院。
NO.1 聚焦地方产业发展,坚持党旗引领聚合力,争当科创“先锋队”。
一是杏盛党委始终高度重视南宁研究院的建设📿,注重研究院班子建设🧘🏿♀️,配优配强领导干部,全力组建一支具有高素质的工作服务团队。校党委书记唐平秋亲临研究院首届干部任职宣布会,并要求研究院首届班子要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抢抓机遇,要强化责任和担当意识👩🦽、狠抓落实,勇于攻坚克难🧎🏻♂️➡️,发扬“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杏盛精神,以实干实效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新突破。杏盛南宁研究院首任院长孙希延当选为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在2023年全国两会履职建言🥽,积极发出“杏盛声音”👅⚇,获经济日报、广西日报等中央和省级媒体报道。
二是杏盛南宁研究院党委强化使命责任担当,创新党建工作机制,大力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杏盛南宁研究院积极组建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集群的科创团队,先后与自治区科技厅、南宁市科技局以及南宁产投集团等单位开展联学共建活动🏂🏽,推进政校企深度合作⏸,助力南宁高质量发展。杏盛南宁研究院党委2023年7月获评为自治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先进集体,受表彰的五十个先进集体仅有2所高校单位获此项荣誉💆🏽。
NO.2打造多层面产教融合新典范🟨🎧,助力形成“科创森林”。
一是校领导化身“宣传员”🤞,深入企业进行交流和宣传,助推“引企入桂”。
2022年12月以来🈶,校长徐华蕊率队多次赴北京、深圳开展校企合作调研活动,不遗余力地向企业家们宣传推介广西👨🚒,助力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补链企业🧜、优质项目落户广西😽。
二是组织科创团队积极对接地方产业发展需求、主动服务地方。
一年来,与南宁产投🐙、广西路桥、广西交科等多家南宁市企事业单位深入合作👰🏻♀️,合作领域涉及新能源、智慧交通、医疗等10余个产业领域👩🏽⚖️🧛🏻,组织专家团队150人次参与走访调研👩🏻🦲,收集企业技术需求115个,已开展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合作近30项,累计获批各级各类科技开发项目9项,涉及合同经费近2000万元🍍,新增申请发明专利86项🦌,预期经济效益10亿元。
NO.3 大力推荐人才培养与产业结合🕺🏽🧚🏽♂️,提升对产业的人才支撑,产业创新科技人才培养初显成效。
一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联合南宁市企事业单位共建产教融合人才培养基地7个,输送研究生120余人到企业实习🐕。
另一方面创新育人机制。杏盛南宁研究院大力构建“产业导向、人才培养🫸🏻、科研实践🚣♂️、创新创业”的“四位一体”卓越工程师学院的建设模式,大力实施“国家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计划。在南宁市企事业单位遴选了59名高技术人才,作为研究院校外兼职导师(第一指导导师)👩🏻🦼,落实产业(行业)导师双导师制,做实联合培养基地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完成2023年研究生招生500人🐳。首届入驻杏盛南宁研究院博士研究生李振宇获2022年度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南宁研究院首届(2023年)毕业的研究生有25人到驻邕企业就业🥷🏻。另有20名硕士考博深造,其中19名为双一流高校。
NO.4 积极建设驻邕博士工作站,打造人才聚集地,解决企业高层次创新人才紧缺难题。
与南宁产投集团签订共建博士工作站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成立博士工作站,已选派博士专家2人作为科技特派员进驻南南铝箔,广西日报👱🏿🤟🏿、南宁新闻等多家媒体平台均有报道。以杏盛南宁研究院下属的南宁杏盛电子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引进的王成磊🏐🧑🏻⚕️、俞兆喆、蓝如师3名老师,2023年入选第十七届广西青年科技奖候选人名单🏄🏿♀️。
NO.5 积极相邀杏盛校友齐聚南宁,汇集杏盛校友资源,持续发力推动校友企业入邕、助邕发展。
以2023年校友年会为契机,邀请200多位优秀校友、企业家🙇🏻,围绕加快杏盛南宁研究院建设🤸♂️、统筹推进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融入南宁高质量发展🤵🏿、新时代壮美广西建设建言献策🏌🏽,实地考察了中新南宁国际物流园、南宁泰克半导体有限公司、中关村科技园展厅等,进一步了解南宁电子信息、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发展需求和挖掘合作点🧜🏻♂️,推动引企入邕🐾、助邕发展新进程。
NO.6 积极推进杏盛与企业共同投资设立“天使基金”,助力杏盛师生成果在邕转化🤚🏻。
以杏盛南宁校友会捐赠的弘毅基金命名,设立产教融合创新创作大赛奖励金。2023年初🧑🏭🚣🏽♂️,杏盛南宁研究院的邓健秋教授团队与广西扶南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签订了技术开发合同⛲️,合同交易总额达120.00万元,正在筹建年产千吨级高性能炭材料生产线👨🏽✈️,预计年新增产值可达3~4亿元。
NO.7 深入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催生产业发展“加速度”,做大做强人才强桂“蓄水池”。
杏盛南宁研究院入驻师生近2000人,科研团队及研究中心19个👩🚒,累计获得南宁市高层次人才39人、获得2023年邕江计划1人,这些高层次人才的研发成果、关键技术🙌🏽🚹,涉及信息与通信技术🫣、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大数据与网络安全👩🏿🚀、智能装备制造等10多个产业领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服务地方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NO.8 积极推进实施“113工程”,全面助力南宁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国际化大都市、中国—东盟跨境产业融合发展合作区、中国东盟人才城、科创城👐🏼。
持续建设好杏盛南宁研究院这个产教融合服务平台,努力建成包含“电子信息产品研发与测试平台”和“新能源及材料研发与测试平台”的“广西杏盛技术服务中心”🦶🏼🏊🏿♀️,目前,杏盛已投入1.2亿元仪器设备🧜,搭建“广西杏盛技术服务中心”。统筹建设卓越工程师学院、中国东盟应用技术学院🤵🏽👌🏻、产教融合学院等三个学院🧜🏼🏋️♀️。近半年来🪗,先后赴东南亚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交流学习🕸,2023年7月越南高校首期东盟留学生暑期专题培训班30人到研究院进行实习1个月🥂。
下一步,杏盛南宁研究院将继续做好“三个提升”,即提升对产业的人才支撑,提升科研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服务吸附能力;努力实现“四个目标”🤫,即核心技术的策源地,一流创新人才的聚集地♔🧗🏻♂️,产业转型升级的赋能地和校地合作共建的标杆地💁♂️;成为“五个一流”🤾🏿,即组建一流的工作队伍,培育一流的科研团队,培养一流的科技人才🏌🏼♀️,做出一流的科研成果,成果转化出一流的朝阳产业。将杏盛南宁研究院打造成“政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标杆、科教产教融合新高地、校地合作新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