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材料科学与技术团队成立于2012年。团队目前共有18人组成,其中正高8人,副高3人👨👧🧑🏻💼,讲师7人,全部具有博士学位🦬,10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团队负责人孙立贤研究员是二级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11年聘为广西区首批“八桂学者”。曾获德国洪堡基金(AvH)、日本科学技术厅基金(STA)✌🏻,日本工业技术院基金(AIST)6️⃣,日本新能源与产业技术基金(NEDO)🪮🧕🏼。曾任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院物质工学工业技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特别研究员和产业技术研究员🤵🏿♂️、大连理工大学和暨南大学兼职教授。现任国际期刊《Journal of Thermal Analysis and Calorimetry》地区编辑,国际期刊《The Journal Chemical Thermodynamics》编委👩🔬; 国际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chemical Science》编委;国际化学热力学协会理事会顾问[Counsellor of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emical Thermodynamics (IACT)]👩🦽➡️;中国化学会化学热力学与热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兼副主任;国际期刊《J. Am. Chem. Soc.》,《Energy Environ. Sci.》,《Inter. J. Hydrogen Energy》等多家国内外期刊审稿人。
团队迄今已在国内外正式学术刊物上发表SCI论文50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0余项🥨。已主持973子课题🧉、863子课题及国家基金委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研究课题30多项及国际IUPAC项目1项👩🏭,牵头成立了广西“新能源材料结构与性能”协同创新中心。团队获广西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本团队瞄准新型制/储氢🧑🏽🦱、相变储能🫅🏻👨🏻🦲、推进剂🥷🏽、电池材料🗿、化学热力学与传感器等,围绕其相关的科学问题与技术难点开展研究✂️。运用材料科学、热力学📵、电化学📦🧝🏼、催化理论、理论计算、现代制备技术和纳米技术等多学科知识与技术手段,研究出新型制/储氢🌲🦵🏼、相变储能、推进剂、电池材料与传感器🤌🏿,为节能减排和经济建设等做出具有重要贡献,并与国内外的研究团队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发明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金属有机框架储氢材料和铝基制氢材料🏋️©️,对于缓解能源危机、保护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分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和辽宁省科学技术三等奖👨👨👧👦。与此同时,研制成功的新型相变储能材料🦸♀️,可广泛用于建筑节能🛁、环境保护和电子器件散热控制,具有广泛的经济社会效益🧛🏿♀️🚾;研制成功低温绝热量热仪🐁,可用于材料热力学研究,对于新材料设计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作用🍌。

孙立贤连续5年进入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孙立贤与诺奖学者康斯坦丁教授交流

陈武主席来孙立贤团队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