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盛

杏盛网站xml地图

无线传输理论与技术方向骨干

莫锦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访问学者🧫。长期从事电磁辐射与散射、雷达电子对抗等领域研究工作🏋️。近年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装备重大基础研究专题项目、国防创新特区项目、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以及行业协作等课题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姜彦南,教授🍚、博士生导师。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访问学者。广西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子学会电波传播分会高级会员🐅,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桂林电波观测站副站长💠。长期从事电磁辐射与散射、人工电磁材料、深度学习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合作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等10余项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获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

彭麟,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休斯顿大学访问学者,《电讯技术》青年编委,ISAPE2016/ICMMT2018/2019全国天线年会/2022 IEEE CAMA/2023海峡两岸无线科学与技术会议等学术会议分会主席🎁。长期从事天线与微波技术的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20余项𓀔,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授权专利10项,获广西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赵其祥,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联合培养博士。198711月生🌶。长期从事太赫兹电真空器件🕥、太赫兹超材料、高功率毫米波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国家级与国防项目4项🧎🏻‍➡️👩‍💼,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SCI/EI论文20余篇💃🏽,获授权专4利项🕎;与中电集团第12研究所、贵州航天电器合作解决了太赫兹辐射源问题,提出了非超导工作的高功率回旋行波管➡️,将用于电子对抗、远程高分辨成像雷达等系统平台。

王庆勇,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从事纳米复合材料🏌🏽、储能材料🧐、超级电容器、电池、传感器及石墨烯材料在新能源及射频微波等交叉领域应用研究工作🙌🏻。目前作为负责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等多项课题💇🏻,同时参与各类纵、横向课题多项🧑🏽‍🎤😬。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际权威期刊Advanced Materials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Ceramics InternationalJournal of Energy Storage等发表6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4项。


通信信号处理技术骨干

蔡晓东🈳,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广西特聘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桂林市第四类高层次人才👈🏿。拥有20余年在语音图像处理和视频通信领域的研发🧚🏽‍♀️、市场和管理工作经验🧑🏼‍🚒。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国家物联网专项🧚🏼‍♀️、科技部中小企业创新基金、人社部海归创业启动支持计划优秀项目等项目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获授权专利40余项1️⃣。获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新疆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桂林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各1项。相关成果被应用于“智能化信息管控指挥平台建设项目”等项目中,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收入近4亿元✢。

蒋俊正,教授、博士生导师。“西部之光”访问学者。人才称号🪰,学术兼职:广西一流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生导师🐀👨🏽‍✈️、《电子与信息学报》青年编委、IEEE-TSPIEEE-TCASIIEEE-TCASII💅🏿, IEEE-SPL👰🏼‍♂️, IETSP杂志评审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创新驱动项目评审专家🐑。长期从事图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分布式信号处理理论与算法、雷达信号处理🧗‍♂️、图神经网络研究工作。主持6项项目,发表论文50余篇,授权专利38项👨🏼‍⚕️。

首照宇,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通讯评审专家,《IEEE Access》等杂志审稿人。从事智能信息处理、教育大数据理论分析及应用、智能管理信息系统等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地区基金2项(主要参与完成3项)、主持国家发展与改革委项目2项、省部级科学基金、广西科学与技术开发👫🏼、教育厅重点项目、企事业委托科研项目近20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0余篇;获得广西科技进步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8件,软件著作权10余项。

闫坤,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毕业于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入选广西青年千名骨干教师💁🏽。长期从事通信信号处理、信号处理算法优化的研究工作🙇🏽‍♂️🆗。申请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两项🍕,主持完成横向项目两项🌻🐋,在研一项。发表各类论文六十余篇👯‍♂️。授权专利13项,获广西区科技进步三等奖🏄‍♂️。

廖可非,教授👨🏽‍🎨、博士生导师。八桂青年拔尖人才,广西科协智库咨询专家🏇。长期从事雷达信号处理与系统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1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2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各1项及广西科技重大专项子课题2项等10多项课题的研究🚶‍♀️,主持课题到位经费超过500万元🙅🏿‍♂️👩🏼‍🦰。在IEEE AP LetterIEEE GRSS LetterRemote Sensing等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获得发明专利授权18项、软件著作权6项👨🏿‍🎨。获2021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排名第2)。


无线通信网络与安全技术方向骨干

李晓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国南特大学综合理工学院访问学者,广西青年拔尖人才、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广西优秀教师🧑🏻‍🦽、广西模范教授🙍‍♀️。近年来针对空天地网络👨‍👩‍👧、智能驾驶、综合交通大数据关键技术展开研究。主持和参研了工信部物联网专项、国家自然科学重大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重点项目、广西创新驱动重大专项项目等20项课题的研究。发表和录用学术论文70余篇,并出版英文专著1部,中文专著1部。现为IEEE T-ITSIEEE W-ComSCI源刊审稿人🫰🏻。授权发明专利22项、实用新型专利10项📈、软件著作权8项,参编行业技术白皮书3部,地方标准1项。获得广西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中国交通运输协会科技奖二等奖1项、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

陈宏滨,教授、博士生导师👩‍👦。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学者。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获得者🐼,广西八桂青年拔尖人才🗣。长期从事6G通信与物联网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科学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广西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青年基金滚动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东南大学移动通信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各1项👨🏽‍⚕️。在包括IEEE Transactions的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录用论文100来篇。20193月、20225月两次获广西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类三等奖。

郑霖,教授、博士生导师🏊🏽‍♀️,田纳西理工大学访问学者。中国电子学会通信分会委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会评专家。《无线电通信技术》杂志编委,通信学报、电子与信息学报、中国通信、IEEE IT🧙🏻📬、Elsevier DSP等杂志审稿人。主要研究方向为无线通信、通信信号处理、通信感知一体化🧜🏻、非相干MIMO通信、网络同步技术🦪。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防课题1项,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完成国防预研🤷🏿‍♂️、国家科技重大(03)专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5项🚱。主持完成广西科学基金🚔、国防重点实验室基金💅🌵、及企业横向合作开发项目十余项。编著图书3本,授权发明专利16项,发表SCIEI收录学术论文70余篇🧖。2023年获得“创源杯”创新创意大赛总决赛奖。

王俊义,研究员🫱🏽、博士生导师🧴𓀌。长期从事算力网络管控🧙、随机网络优化、图信号处理等领域研究。主持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联合基金(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西创新驱动等15项省部级及以上项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高水平SCI论文15篇,授权专利2项。

    周陬,教授👃🏼。鹏城实验室访问学者。IEEE PES数字电网技术委员会(中国)融合网络分委会常务理事☢️🔰,国际期刊Photonics客座编辑🕵🏿‍♀️。长期从事无线通信系统与网络、测向定位与建图、无人机集群/低轨卫星通信感知一体化网络等研究工作。主持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论文3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十三项🧛🏻,曾获得广州市产业发展急需紧缺人才奖励。


杏盛